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影响人民币汇率

来源:中国贸易报 浏览量:483 发布于: 2023-12-15

    中美政策性利率倒挂创历史峰值、中美央行总资产变化阶段性趋势相反、中美M2增速出现反向趋势、市场收益率“倒挂”严重,近期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的报告指出,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主要有以上四大表现形式。尽管如此,疫情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相对稳健、市场化和弹性增加这三大特征。 

    “2023年,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人民币兑美元‘破7’的时间有史以来最长,这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历史上错位最严重的一次,前三次‘破7’都形成了双向,这次目前尚没有形成双向,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说。 

    关于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主要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二是把握好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三是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同时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了三个“坚决”:“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这三个“坚决”在宏观审慎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而这份报告指出,在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美元指数、中美利差、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外经济基本面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民币的汇率。 

    王晋斌分析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复杂,在经济预期、利差和美元指数三大因素中,从影响程度来看,可能存在“经济预期>利差>美元指数”的排序。经济基本面是决定汇率的根本因素,也是约束汇率波动幅度的根本因素;利差是直接影响因素;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利差作用机制,也有流动性作用机制。 

    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的情况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报告指出,2024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与中美利差之间的平衡运用,预期向好可以对冲利差带来的贬值压力。中国经济的化债周期需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与相对低的名义利率,加强逆周期调节意味着2024年存在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在2024年6月份之后,央行先降准后降息应该更有利于汇率稳定。目前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比较明显,应该平衡增长和利差来稳定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看来,2023年人民币总体面临贬值压力,预计2024年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这主要因为外部环境有望好转,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具体分析如下: 

    从外部因素来看,美联储本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基本结束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继续加息的概率很低,降息则是时间问题,预计美联储会从明年三季度开始降息。如果上述判断是对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已经触顶。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顶部就在5.0%左右,美元指数顶部大概在106、107左右。明年美国长期利率和美元指数都可能会在双向波动的前提下温和回落。 

    从内部因素来看,经济增长预期正在逐渐好转;中央政府开始着手解决房地产和地方债蕴含的风险;中美关系正在发生边际改善,这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地缘政治冲突的预期;从2024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格局来看,经常账户可能继续承压,但金融账户可能会有明显改善,明年FDI有望重新流入,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短期资本外流也有望缓解。 

    “在乐观情景下,我们认为202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稳中有升,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明年年底达到6.7至6.8。”张明说,但也要防范强美元周期存在被拉长的可能、国内经济增长缺乏足够支撑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202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不一定是线性变化,有可能会出现突变。从汇率政策角度看,我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合理运行区间可以安排为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9作为中间点,上下浮动不超过8%,即控制在6.4至7.4之内,在这个区间不要进行太多干预。”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经理王永利认为,央行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较强,不会轻易动用央行外汇储备来干预人民币汇率,这是需要继续坚持的。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