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部从政策、主体、市场等多方面入手,靠前发力、精准发力,推动外贸运行总体稳定,进出口规模达41.76万亿元,实现了“促稳提质”的目标。其中,作为外贸的新动能之一的跨境电商,去年进出口达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6%,比全国进出口增速高出15.4个百分点。
1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将会更加复杂严峻。稳住外贸发展势头,商务部将从抓紧出台新政策、加快培育新动能、助力开拓新市场、释放进口新潜力四方面着手发力。
外贸成绩来之不易
去年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具体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纵向看,在2022年的高基数上,进出口规模实现了0.2%的正增长,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增长30%以上,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稳定在14%左右。横向看,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对比之下,我国外贸表现好于全球整体水平,也好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打开看,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突出表现为两个“首次突破”:一是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新三样”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了近30%,说明出口商品结构在持续优化;二是有进出口实绩的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达64.5万家,说明外贸经营主体也在不断壮大和优化。
今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将会更加复杂严峻。一方面,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2.9%。另一方面,环境不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外溢风险显著上升,如最近红海航运通道受阻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干扰。“但更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比如外贸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化绿色化进程加快推进等等”。
巩固外贸基本盘有信心有底气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商务部将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紧出台新政策。政策措施越早出台,释放的效应就越大。去年4月,商务部推动出台了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将持续抓好落实。同时,根据今年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政策研究储备,将多加一点工具在工具箱里。前段时间,商务部对地方和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诉求进行了摸底,目前正在抓紧开展新一轮政策研究评估,争取尽早出台,与已有政策形成“组合拳”或“叠加组合”,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
二是加快培育新动能。向产业要竞争力,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完整、制造业门类齐全等优势,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间品贸易。向创新要活力,促进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制定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三是助力开拓新市场。继续办好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持续推动跨境商务人员往来便利,为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创造更多条件,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市场和客户,争取更多订单。
四是释放进口新潜力。“不但要扩大出口,还要扩大进口。”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为此,商务部将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发挥好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提升进口贸易的便利化水平,做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四举措加力培育跨境电商新动能
“跨境电商是外贸的新动能之一。”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6%,比全国进出口增速高出15.4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的主体在不断增长。初步统计,全国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64.5万家,其中跨境电商主体超过10万家。同时,跨境电商生态圈不断优化。到去年底,海外仓已达1800个,比2022年增加200多个;全货机达255架,比2022年增加32架。此外,品牌建设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截至去年底,注册海外商标超过3万个,而2022年底仅约2万个。
商务部将继续培育跨境电商外贸新动能,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出台《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发展的若干措施》。二是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依托各地跨境电商产业园孵化更多初创企业。三是加强行业交流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培训人次将达10万。四是推动出台《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要确保它在头程、尾程、支付、营销、海外仓各环节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此外,跨境电商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与共建国家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商务部将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