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外贸实现稳健开局。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新办4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货物贸易规模10.2万亿元,单季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为6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14.5%。
记者注意到,商务部近期对重点外贸企业调查显示,3月反映用工增长的企业占比比前两个月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88.8%,企业的信心和预期进一步增强。
郭婷婷表示,下一阶段中国外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商务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正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抓紧研究和陆续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务实管用的稳外贸支持举措,帮助外贸企业增强动力、开拓市场。“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今年外贸‘质升量稳’的工作目标,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作出贡献。”
机遇挑战并存
外贸高质量发展有信心
世界贸易组织此前发布的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市场份额保持稳定,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对此,郭婷婷表示,2023年,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稳住了份额,充分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连续7年保持了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继续呈现出回稳向好、稳中有进态势。在世界贸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展望下一阶段外贸形势,郭婷婷认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其中,机遇可以概括为“三好”:一是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夯实。外贸的表现和国内经济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5.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这为巩固外贸基本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企业预期持续向好,信心不断增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重回扩张区间。最近对广交会2万多家参展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手订单增长或者持平的企业占比达到81.5%,比上届提高16.8个百分点,企业对订单的情况相对乐观,开拓国际市场也更加踊跃。”
三是重点行业企稳向好,动力不断增强。电子信息行业经过长达两年的下行周期,主力产品贸易在逐步复苏,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增长24.2%,进口增长14.3%,电脑及零部件出口增长8.6%,这也展现出产业配套和集成的能力。
挑战则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外需增长的预期放缓,地缘冲突风险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
创新活力充沛
出口优化升级有韧性
近年来,中国出口结构一直在优化升级。在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介绍,从产品结构来看,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出口势头良好。以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新三样”为例,2022年“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88.4%,2023年进一步增长,出口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同时,一大批中国外贸企业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在形成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优势。
从贸易方式看,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达到64.6%,这反映出中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加工贸易从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正在向设计、维修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2023年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加工贸易总出口的比重提升到53%。
从市场分布看,贸易伙伴更加多元。2023年新兴市场占中国出口比重提升至55.3%。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更密切,今年一季度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到46.7%。
谈及一季度出口结构的表现,李兴乾表示,三个领域创新活力充沛,有持续增长的潜力:一是成套设备出口基础雄厚。中国的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凝聚了长产业链、全产业链的创新成果,如果把其中一些零部件、功能系统单独拿出来,都是创意十足、科技感十足。二是智能产品出口需求增加。中国出口产品正在向“专精特新”发展,深耕细分领域。三是低碳节能环保产品深受欢迎。比如,现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环保餐盘、环保吸管替代了一次性塑料制品,成为市场主流选择。更加节能的空气源热泵设备,相比传统的电加热或者燃煤锅炉节省75%的能量,相关产品在欧洲市场热销。
聚焦绿色、数字
增强外贸新动能有目标
绿色化、数字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也是外贸产品创新、结构升级的两大新动能。
据李兴乾介绍,在推动贸易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外贸企业在全球碳减排实践中一直走在前列,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的理念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具体来看,在设计研发环节,中国外贸企业对照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开展绿色产品评价认证,突出产品减排、低碳、可循环;在原料采购环节,现在可回收资源、可降解材料在外贸产品中得到了更多应用;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加强节能降碳管理,开展工艺流程改造,降低外贸产品的碳足迹;在物流仓储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新能源重卡和船舶来运输,降低了外贸运输和交付环节的碳排放。
据介绍,接下来商务部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推动贸易绿色发展:一是抓普及,面向企业办培训、讲规则、解读政策,增强外贸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二是建平台,要提供一个常态化的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推示范,要面向全国遴选发布典型案例,推广经验做法。四是促合作,要在多双边渠道加强沟通磋商,拓展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
在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方面,李兴乾介绍,现在数字技术正在向贸易的全流程、各环节渗透,为国际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生产环节,传统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定制化、小批量的柔性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在营销环节,数字技术帮助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客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在物流环节,使用电子贸易单据,经过数字化,单证处理速度可提高80%,操作成本下降30%;在售后环节,中国外贸企业现在采用售后智能诊断、远端支持工具,大幅度提高了智能化备件、配送这些售后服务效率。此外,商务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在贸易的相关环节推动数字化升级,包括提高通关效率,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更便利的融资支持等。
记者获悉,在贸易数字化领域,商务部将从四方面着手持续开展工作:第一,引导更多贸易主体使用电子贸易单据,推动单据平台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第二,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探索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规则标准的对接,从而加快贸易全链条的数字化融合发展。第三,培育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同时也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第四,依托多双边的平台,与贸易伙伴加强贸易数字化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的贸易领域落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