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征收新的关税。此次新出台的对华关税政策预计将在未来3年内分阶段实施,涵盖了价值约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品类。面对美国政府的再次发难,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日前表示,国内相关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加以应对。
曾圣钧介绍,美国此次加征关税重点聚焦我国“新三样”等战略性制造产业。虽然此次加征的关税税率不低,但征税产品的规模为特朗普时期以来最小。
从此次加征关税的产品目录来看,我国出口美国的“新三样”商品受影响最大。其中,电动汽车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100%,电动汽车锂电池、非电动汽车锂电池、电池零部件关税税率从7.5%提高到25%,太阳能电池关税税率从25%增加至50%。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约有一万多辆,直接出口额约为3.68亿美元,占该产品出口的比重不足1%。在太阳能电池方面,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金额约为330万美元,不到该产品出口总额的0.1%。
与之相比,锂电池是受到此次加征关税影响相对较大的品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美国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目的地。2023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约135.49亿美元,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20.8%,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22%。不过,非电动汽车锂电池(主要为储能电池)和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材料天然石墨及永磁体有两年豁免期。
“综合来看,此次美国加征关税象征性意义更大,实际影响相对有限。”曾圣钧说。
事实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不少“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在提前做出应对。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企业均已陆续在美国本土建立工厂。宁德时代也在欧洲设立两座工厂,并在2023年2月与福特汽车达成协议,为后者新建的锂电池工厂提供技术帮助和专利许可支持。此外,部分国内电动汽车企业除在东南亚、欧洲建厂外,还陆续瞄准北美“近岸外包(在更靠近消费地区的地方生产)”投资目的地,比如墨西哥等国家。
面对美国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加税方案,曾圣钧建议,此次受影响最大的“新三样”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快出海步伐,通过技术输出、海外建厂,调整出口选择和流向,以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
与此同时,“新三样”企业也可深挖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扩大“新三样”产品份额。当前电动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突破50%,超过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已成趋势。今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将汽车以旧换新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商务部也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推动汽车和绿色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是今年促消费的一个重点。“新三样”企业需要把握好政策机遇,推出更多新品和优惠活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新三样”企业也应关注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今年5月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旨在引导储能企业积极调整业务模式和产品组合,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特斯拉宣布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落地,也将激发全球产业的新一轮技术竞赛。“新三样”企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企业自身采取应对措施以外,曾圣钧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新三样”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新三样”企业“走出去”的跨境金融服务力度。金融机构可以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推广“银企融资对接”“出口应收账款”“出口信保融资”等业务场景,强化贸易往来跨境支付结算服务,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线上+线下”电汇、信用证等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根据“新三样”企业在海外地区的项目建设需求,提供更多跨境银团、供应链买方信贷等金融服务支持。
二是加大“新三样”产品销售的消费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以旧换新”专属消费贷产品,在利率、额度等方面作出更具吸引力的设计;联合“新三样”以旧换新相关企业组织绿色产品的推广活动,不断普及低碳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是加大“新三样”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着力对“新三样”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满足项目融资需求,提供中长期技术研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等,并聚焦技术攻关定制金融服务;提升“新三样”产业链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打造“绿色+科技”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