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下一阶段外贸工作作出了部署。会议明确提出,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在11月14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其中在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方面,将推动绿色贸易、边民互市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
边民互市贸易是边境地区特有的贸易形式,也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围绕更好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近年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接连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不仅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结出丰硕成果,更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推动产业兴旺 促进乡村振兴
满载着畜牧产品的车队依次驶入边民互市贸易区,来自蒙古国的商户热情地向中国游客介绍琳琅满目的商品,边民互助组正忙碌地办理进口商品相关手续……在位于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口岸,一派热闹景象反映了当地边民互市贸易的蓬勃发展。二连海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今年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达5.02亿元,同比增长62.1%,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作为全国首批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之一,近年来,二连浩特推出的“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了“边民增收入、企业得发展、政府创税收”的多方共赢。
在“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8000元人民币以下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等政策红利的赋能下,当地已形成以粮油、绒毛、肉类等为主的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体系。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口岸共有落地加工企业17家,交易国别涵盖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助力内蒙古边境口岸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沿边地区产业兴旺的同时,边民互市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凭借与老、缅、泰等周边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等优势条件,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研究制定了《规范提升边民互市贸易实施方案(试行)》,同时成立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85家,创新“基层党组织+合作社+边民+集体经济”模式,依托线上交易平台实现全部互市商品“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42个边境幸福村边民认证实现全覆盖。2023年,全州边民互市进出口贸易额69.9亿元,同比增长43.5%。
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今年上半年,当地边民参与互市贸易151935人次,总收益达613.69万元,其中边民合作社获得收益151.94万元。据悉,边民合作社收益是当地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0%的收益资金将用于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探索创新路径 助力兴边富民
坐在自家客厅里,仅需点一点手机,短短几分钟内,家住云南边境的张先生就办理好了边民贸易申报,这在以往需要半天才能完成。“‘边互通’APP的上线,帮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参与边民互市的热情更加高涨。”张先生说。
张先生所说的“边互通”,是一款出入境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将境外采购、跨境结算、落地加工集成一体,形成互市贸易商品流向、加工利用、边民增收等各方面的精准数据流信息,为实现“真边民、真交易、真实惠”提供了大数据支撑,进一步推动互市贸易全链条“便利化、智能化、透明化、规范化”,助力云南省边民互市规范化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边民互市’是推动临沧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搭建线上交易平台,优化流程,提高边民互市的智慧化水平,让边民便捷获取信息,享受优质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需求。”临沧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和服务,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边民的收入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边民共享发展成果。
“互联网+边民互市”创新模式的落地,正是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助力兴边富民的真实写照。为推动边民互市贸易结出更多硕果,近期多地亦作出了相关部署安排。
日前,云南省召开2024年全省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要求,要聚焦“双边区域种植量大、利于精深加工、附加值高的商品”积极谋划产业,加大主体培引力度,搭建集聚平台、精准政策支持、强化部门协同、用好惠民政策,全力做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落地及跟踪服务。
11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等部门召开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工作座谈会,深入解读边民互市贸易政策措施,精准把握企业需求,准确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共同探索研究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新路径。
参与座谈会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博州商务局将结合博州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阿拉山口边民互市贸易发展“一区一策”,持续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相关工作,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为博州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