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5个城市纳入首批试点

来源:央广网 浏览量:1496 发布于: 2016-07-1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何能更好的照料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一直是困扰不少家庭的难题。尤其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独生子女长期照护家庭中的老人,面临的可能是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双重压力,社会对于解决这一负担问题的呼声一直很高。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则有望让这一难题得到缓解。
        上周,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首批包括上海、广州、青岛等15个试点城市,将会用12年的时间,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力争在2020年之前,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社会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怎样的险种?未来它将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2亿,其中失能和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需要被长期照料看护。在北京,如果选择公立养老机构,每月花销在6000元左右;留在家中请看护,人工费每月至少30004500元。然而,2015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平均约为每月2200元,这对于失能半失能人群的照料看护,可谓杯水车薪。如何满足这部分人长期照护的需要、适当减轻家庭负担,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表示,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介绍,老年人卧床不起需要照料,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昂,养老金无法解决,医疗又不能涵盖,为了规避失能人员生活照料风险,我国建立了这一相应的险种。
        山东青岛是我国最早试水长期护理保险的城市之一。参保人因年老、疾病而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可以在定点机构或者家里,接受长期医疗护理。何茉莉老人今年87岁,因为中风生活自理困难,长期住在青岛市红十字老年护理院,护理员每天不仅照顾她日常起居,还提供康复服务。护理院医生邵丽红介绍说,护理员需要了解老人平时的饮食情况,做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血细胞分析、尿常规、糖尿病患者每周检查一次血糖。
        按照当地政策,有需要的参保人,入住定点长期护理机构,可享受90%的报销;同时,定点机构每个床位每天有65元的补贴。所需资金由医保基金、政府财政、彩票公益金等多渠道共同承担。目前,青岛共有480多家类似的定点护理机构,超过10万老人享受该项制度。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主任单守勤表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在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在医院住院每天需要数百元,进入区或者疗养院,进行医疗专护理,医保上只要投入170元,同时也给国家节约大量经费。
        日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包括上海、广州、青岛、承德等15个城市,被纳入了首批试点。按照人社部试点《指导意见》的规定,长期护理保险主要覆盖职工基本医保的参保人群,以长期失能的参保人群为主,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所需的费用。从日本、德国等国的经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项独立的社会保险存在,一般会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缴费机制。例如老龄化程度已达26%的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由政府和个人各承担一半。此次对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的筹资渠道,《指导意见》规定,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
        褚福灵认为,失能人员生活照料的成本应该有专门的资金来源。一是根据目前整个医保基金的状况进行结构调整;第二长期看来应该逐步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明确这个险种的缴费费率是多少、谁去缴费、如何使用。
        在待遇保障方面,试点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将根据参保人享受的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等,相应制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总体基金支付水平控制在70%左右。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失能程度决定着护理服务的强度、时间和花费。因此,护理服务的分级,是这项保险中定价收费、确定报销比例的前提。就在这个月,北京海淀区出台了“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的地方性办法,其中关于失能服务标准,就围绕着“吃饭、穿衣、睡觉、如厕”4项内容,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将老人的失能程度做了四种等级的划分,相应享受9001900元不等的服务。而针对建立全国范围的长期护理保险,褚福灵认为,应尽快实现失能等级鉴定和护理服务等级评定标准的全国统一,在不同身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照料要求和待遇。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