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量:1231
发布于: 2017-02-22
2017年是欧洲大选年,经历了英国硬脱欧的欧洲,目前正经历着法国、德国、荷兰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大选,黑天鹅似乎呼之欲出。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围绕着贸易、关税等的一系列观点和措施,为全球贸易自由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期,德国作为欧洲主要国家之一,目前有怎样的经贸立场?在各国出现自顾倾向、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受到威胁的当下,德国又将做出何种抉择?
2月16日,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在大使馆官邸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专访,就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解读、对英国硬脱欧以及特朗普的关税观点发表了看法,并对中德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进行了展望。
经济观察报:您自2013年8月30日被任命为德国驻中国大使后,到现在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柯慕贤:中国活力大、发展快,作为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和阶段也有所不同。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我看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崛起,我认为这将会继续下去。当然中国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债务增长、国内差异拉大。
经济观察报:您对2017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德双边贸易发展前景有何看法?
柯慕贤:我预测,中国经济今年会平稳发展,增速在6.5%左右,因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投资来拉动增长。然而,要想实现更长远的增长,应尽快着手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的改革措施。
中德双边贸易额年年都有增长,去年更是大幅超过1700亿美元,创下新的纪录。从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排在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前三、四位。2016年,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表明,两国经济都在平稳地发展。
经济观察报:据德国经济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德国去年12月工业订单比前一个月增长5.2%,创两年半来最大增幅,预示德国经济今年开局良好。德国经济部表示,这表明今年一季度德国工业将继续强劲增长。新一年德国订单的增长点在哪些方面?
柯慕贤:总的来说,推动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高新技术行业,尤其是所有与“工业4.0”相关的行业。很多国家要么像美国那样在努力实现“再工业化”,要么像中国那样追求“高端制造”,为此他们现在就已购置德国的机械设备。这也会促进德国的经济增长。今后几年,我们会看到这一趋势的延续。中国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呢?我想主要是机器人、医药、电动汽车和高新技术等。
经济观察报:针对全球性越演越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以及自顾倾向,您认为德国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世界贸易?
柯慕贤:德国是依赖出口的一个国家,因此我们主张自由贸易;我们也知道德国的繁荣亦有赖外商对我们的投资。这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德国会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我们会更多地要求贸易伙伴给予对等性。
另一方面,欧盟如果遇到不正当的竞争,就会采取一些自卫措施。
经济观察报:欧盟会对中国征收更多关税、采取更多双反措施吗?特别是钢铁和光伏领域?怎么让中国产品更好地进入欧洲市场?
柯慕贤: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有产能过剩的问题。欧盟方面会担心中国把过剩的产能倾销到国外去,比如在光伏领域。但是在这方面也有所松动。虽然欧盟已表态要再次延续惩罚性关税,但是很多迹象表明,大家在努力探索解决方案,未来这将不再是中欧纠结的一个问题。欧方和中方一样,希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尽可能早一点解决贸易纠纷。
经济观察报:英国退欧已成定局,您对此事态度如何?是否会影响英国与德国之间的金融、贸易往来?对于德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柯慕贤:英国脱欧对谁都不是好消息。大家会受到一些影响,尤其是硬脱欧以后,没有赢家,只能说,英国本身损失得更多。
经济观察报:1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指责德国利用“严重被低估”的欧元加强贸易优势。您对此有何看法?
柯慕贤:纳瓦罗的指控与事实不符。欧元区的汇率政策是由欧洲央行自主制定的,它是独立的机构,不接受政府的指示。
经济观察报:特朗普先前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表示,他在美国纽约街头看到的德国车比美国车还多,这不公平。他特别指出,德国宝马汽车公司选择在墨西哥新建工厂,这一工厂建在美国会“好得多”。如果宝马执意在墨西哥建厂,他会对从那里出口美国的新生产汽车征收35%的“边境税”。您对此作何评价?
柯慕贤:我们主张自由贸易,这种边境税不是好的主意。我们希望壁垒尽可能少一点,而不是增设新的壁垒。奉行这样的政策是短视的。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德国,也会伤及美国以及美国的消费者。特朗普埋怨纽约街头德国车比美国车多,但他自己也开德国车。造成这一情况的首要原因是德国汽车质量好。
经济观察报: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贸易数据,德国出口额再创新高,达1.2万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进口额为9546亿欧元。德国的贸易顺差再创新高。德国出口创新高显示全球对“德国制造”的热衷。德国制造有哪些先进性?它的工业体系有哪些特点?
柯慕贤:德国的经济结构跟别的国家不太一样。作为德国经济骨干的德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的最大力量。比起短期结果或者股东利益,他们更多考虑的是长远利益。很多这类企业都是祖辈传承的家族企业,看重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其中不少企业是全球市场的领头羊,就是因为它们走在创新的前列。
同时,德国拥有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德国,一个基层的手工业者,不仅要掌握简单的生产技巧,还要不断地进修、掌握理论知识,甚至可以自己创新,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工人不仅要知道如何按按钮,更要知道如何进一步改善。德国的产品虽然价格往往稍微高了一点,但是耐用可靠、质量非常好。
经济观察报:欧司朗向中企出售照明业务与美的并购德国著名机器人制造商库卡、中企洽购德国半导体企业爱思强三起并购在2016年引发媒体关注。2017年还有什么新的并购案?目前在德国,哪些领域的并购会相对顺利,可否提供一些思路?未来德国将采取什么政策来提高外资吸引力?
柯慕贤:德国是对外资完全开放的国家,且原则上会继续持对外开放的态度。这一基本理念已写入法律。只有当外国企业对德企的并购有可能严重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时,我们才会予以禁止。这样的情况尚未出现。禁止条件是非常苛刻严格的,还可以交由法院审理。
对爱思强等并购案讨论这么激烈的原因在于,德国有很多人注意到,中国企业在德国想要投资什么企业都行。我们所要求的是,德国在华投资与中国在德投资享受对等的待遇。这里的对等并不意味着德国要转向保护主义,而是希望中国变得更加开放。
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发表演讲时大力主张自由贸易,在此前提下,双方才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德国企业更深参与中国市场的前提是,中国要进一步开放、不倾向保护主义。我们看到国务院宣布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开放措施,但关键在于要落实这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