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路,“板桥镇”再出发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浏览量:1150 发布于: 2017-04-12
       青岛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城市,又是海上合作战略的支点城市,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带一路”建设“双定位”城市。青岛在新时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对板桥镇通商之路的传承和创新。
        胶州湾畔,云溪河旁,马蹄阵阵、帆影幢幢、商人云集……这是青岛板桥镇1000多年前的盛况。从青岛胶州规划馆还原的图景来看,这里丝毫不逊色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鼎盛繁华图景,更兼具商路通向大洋深处的恢弘气势。“这个地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点,在中国对外开放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历史的时针回拨到4500年前,板桥镇的船只开始远航。春秋战国之后,通往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海上丝绸之路”东起航线逐渐成熟。在历史的酝酿中,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终于在唐朝迎来新的繁荣,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等多从这里来到中国。到了宋朝,当时中国北方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最大市舶司设置于此,来自东亚、南亚的海外物资在这里中转和销售,鼎盛的板桥镇吸引了来自大食国(阿拉伯帝国)的商人。
       如今,古丝绸之路正被“一带一路”诠释着新的时代内涵,板桥镇通商四海的光荣与梦想正向整个东北亚地区扩散。“青岛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城市,又是海上合作战略的支点城市,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带一路’建设‘双定位’城市。”马卫刚表示,青岛在新时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对板桥镇通商之路的传承和创新。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由商务部支持创立的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秉承丝路共商共建共赢的精神,面向欧亚大陆对接日韩市场开展跨境合作,国际物流贸易引领、境内外布局双向联动,定位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枢纽,成为面向欧亚、对接日韩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和现代国际贸易集聚平台,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
       在中国境内,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依托板桥镇所在地青岛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陆、海、空、铁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功能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欧亚国家共同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引领国际产能合作。在境外,青岛市将组织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与欧亚国家开展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并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内合作建设境外加工装配基地化产业园区。
       沿着“一带一路”,青岛向西通过陆上到达欧洲,向东直通东北亚,向南可以内联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外联南亚、东南亚乃至整个环太平洋,有着足够多的“素材”写就“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文章。
       马卫刚说,青岛早已围绕“五通”在行动。尤其是在设施联通方面,青岛整合陆、海、空、铁等资源,打造“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建设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探索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此外,随着青岛获批成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青岛已经构建起了陆、海、空、网四路并进的基础设施网络,为贸易畅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沿着“一带一路”,青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过去10年,青岛与中亚、中东欧、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1.8%,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7.7%。海尔集团等一大批企业“走出去”也带动了更多国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
       据马卫刚介绍,2016年,青岛市“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五大成效:一是显著拉动了青岛贸易投资增长,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占全市吸收外资总额的33.81%,贸易额占全市外贸总额的51.3%,青岛对外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297.9%;二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建立了总投资2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三是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提升了“海外青岛”品牌影响力;四是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大做强;五是创新培育了以“青建+”为重点的“走出去”融合发展模式。
       “今年我们将举办第二届板桥镇论坛,凝智聚力,弘扬‘一带一路’精神,进一步推动民心相通,以此进一步促进贸易畅通,让青岛深度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中。”马卫刚说。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