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浏览量:1144 发布于: 2017-04-17
        积极高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战略举措。经过三年多的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较大发展。
        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中央层面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承担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31个省区市已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完成了同国家总体方案的衔接工作,国务院和中央各个部门也都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中国已同50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3万亿元,增速超过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我国开展产能合作的主要方式为制造业领域投资合作和工程承包。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丝路基金已顺利启动,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融资。巴基斯坦恰希玛和卡拉奇核电项目进展顺利。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全面进行,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正在加快建设,雅万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境内玉溪—磨憨铁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另外,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皎漂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几大难点
      虽然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整体成效明显,但在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过程中也遇到一定困难和阻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当前我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宏观环境。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经济复苏不明朗,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有限,全球贸易疲弱,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抬头。致使中国制造业产品经常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面临巨大的非关税壁垒障碍。部分国家对我国对外投资也加紧了审查和监管。
       二是国际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我国制造业正承接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迟缓,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发达国家纷纷重返制造业,刺激制造业资本回流。外资产能转移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复兴将对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形成挤压。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依靠廉价的生产资料优势吸引大量全球产业资本,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去”造成明显冲击。
       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成为制约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障碍。电力装机容量有限,覆盖率低,地区发展不均衡,清洁水源难以保证,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电信普及率较低,通信资费较高,网络状况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拉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交通状况较差,尤其是跨国跨区域的交通网络联通有限,影响了各国之间货物、服务、人员往来,制约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
       四是服务业“走出去”是短板。我国服务业由于其自身的敏感性,在对外开放、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存在短板。我国服务业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海外拓展能力有限,整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服务标准和职业资质没有实现互认,例如工程承包和工程设计咨询等服务标准,人才资质和国际标准不对接,构成我国服务“走出去”的技术性壁垒。此外,有些服务业如金融业、电信业涉及到维护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问题,政府部门规避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尚不充分。
       破题思路
       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建设。把国际产能合作与自贸区战略相结合,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签自贸协定,形成“一带一路”大市场。扩大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推动重大装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有序向境外延伸产业链,加速各项经贸规则谈判,削减产能合作壁垒和障碍。
       促进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纳入与沿线国家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等协议。重点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加快形成面向中亚、俄蒙、新欧亚大陆桥、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国际大通道。积极倡导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接,促进区域基础设施标准统一。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布局全球运营网络。
       加强行业标准对接、资格互认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我国“走出去”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加入国际、区域标准化组织,以我国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为重点,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逐步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比例。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建营一体化”项目,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产能合作“落地生根”。
       建立海外经济利益保护机制。把海外经济利益维护纳入国家战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外经济利益完备保护机制,把握最新国际形势和动态走向,协调各相关部门政策。及时发布海外安全风险预警和提示,指导产能合作企业加强境外风险防范。与“一带一路”国家商签政府间投资促进、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协议,协调处置境外突发性事件,维护“走出去”的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