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转向以色列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浏览量:1187 发布于: 2017-05-26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美国政府监管审查趋紧,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寻找投资交易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同时,他们却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欢迎。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投资者在以色列的并购额同比增长3.5倍,金额达到创纪录的165亿美元,多数资金流向了互联网、网络安全和医疗器械等初创企业。
        在以投资创纪录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的投资骤增。同期在美国市场,中企在美国放弃的交易也创下新纪录,规模达到263亿美元。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企业一直希望投资美国新兴科技公司,但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监管力度加大,2016年年底以来,中国企业对赴美投资兴趣降低。相比之下,以色列资产不仅比美国更容易获得,相关中介服务成本也比较低廉,同时以色列公司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韩青璐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201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迅猛增长。随着近些年中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海外投资的优先重心从原来传统的能源和资源行业转移至多元化的高科技与消费性行业,以色列凭借多项全球领先技术及创新产业,成为了中企高科技领域投资的热门地区。
       TCL董事长李东生曾公开表示,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TCL已冻结了针对一家美国公司的投资评估。如今,TCL正将目标转向以色列市场。
       是否可持续
       不过,尽管中企在以色列的投资活动进展的如火如荼,可路透社报道也提醒,以色列对外部投资并非全部欢迎,以色列政府已对外资购买主要金融资产(如保险公司)的交易表示了担忧。更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是中国在美并购交易的主要障碍,而以色列是美国盟友,中国对以色列敏感科技的投资也可能引起CFIUS的关注。
       因此,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庞超然提醒,无论出海目的地在哪里,中企并购前做好交易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从一开始中企就要考虑好拟开展的交易是否将受到美国国家安全审查,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应对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流程。理性商签反向分手费条款,充分考虑到因安全审查带来的交易不确定性。在适当情况下,主动接触政府官员和议会成员,宣传积极的企业形象,努力体现企业目标与当地政府发展目标的契合程度。
       一旦受到审查,庞超然建议企业主动熟悉安全审查流程,做好国家安全威胁评估,严格按照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材料上报。不要刻意回避或隐瞒重要事项,积极回应相关质询,必要时可以聘请当地知名律所协助企业与委员会进行专业性的沟通。恰当应对当地媒体和民众的质询,提升公司对外透明度。如引发委员会关于安全审查的担忧,企业也可考虑剥离敏感性资产,保证关键商业目标的完成。
        另外,庞超然也提到,近期,中美两国“百日计划”取得积极的成果,两国政治互信加强,为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带来利好。庞超然预计,近期企业在安全审查中遭遇的非理性质疑将大大减少。“但是,中企仍要坚持以商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式开展对美并购投资,尽量避开涉及军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并购标的。此外,企业还要做好属地化经营,在就业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塑造良好形象。淡化与国有企业、政府的联系,突出商业中性,先在理念上实现从‘中国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的转变。”庞超然表示。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