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赴欧要当心遭遇“个案处理”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浏览量:1008 发布于: 2017-05-26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德法意呼吁欧盟设立外资收购审查机制》的报道,称德法意日前呼吁欧盟委员会设立外资收购审查机制,相关权限将类似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阻止不受欢迎的外资收购。对此,报道解读说:“这一要求意在遏制中国企业对欧洲一些最被看重的科技公司的投资。”
        这已不是德法意第一次提出上述要求了,然而此次却值得特别关注,因为欧盟的立场出现了微妙的转变。
       欧盟态度很微妙
       相比于德法意对自身利益的再三强调,此次更值得玩味的是欧盟的态度。
       国际商报记者发现,在今年2月,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三个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呼吁欧盟方面授予他们对中资高技术收购交易的否决权,并要求制定更严格的法规,防止高技术企业尽数落入中国之手时,欧盟方面没有在公开场合作出任何回应。此次,面对德法意三国的再次呼吁,对于欧盟的立场,《金融时报》的措辞是:“目前布鲁塞尔方面回避了这种呼声。”可实际上,分管欧盟贸易政策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于尔基·卡泰宁却针对此事在公开场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卡泰宁说,尽管欧盟委员会想要确保成员国不会“意外受到咄咄逼人的收购的影响”,但也希望保持对外来投资开放。“很难想象欧盟委员会对公司所有者或企业家说,因为你太棒了,所以不允许你卖掉自己的公司。”欧盟委员会希望支持自由贸易和吸引投资,可同时也担心制造一种针锋相对的局面,即某些国家可能阻止国有控股的欧洲企业进行收购。
       卡泰宁的一番话显然是从非官方的角度对德法意三国的呼吁表示理解。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也认为,卡泰宁的表态显示欧盟坚持的保持外资收购市场开放的一贯立场已经出现了松动,这一迹象令人担忧。
       果然,在对德法意的呼吁表示理解后,卡泰宁提到,欧盟最好继续寻求全面的投资互惠。“如果欧盟公司在收购企业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公司拥有相同权利,那么你就不用担心了。”而在相关交易引发国家安全担忧的情况下,一些成员国有权利“踩下急刹车”。
        姚铃解读说,卡泰宁的回应很是巧妙,隐含着三层用意:一是继续重申欧盟希望中国等相关国家开放市场的立场;二是告知有意进入欧洲市场开展收购交易的外资企业,即使没有欧盟授权,成员国也可以叫停收购交易;三是回应德法意的呼吁并提醒他们在处理外资收购行为上享有的权利。
       当心个案处理
       成员国单独叫停收购,这一行为是否可行并符合欧盟法律规定呢?对此,姚铃解释说,欧盟成员国确实有在合理理由下单独叫停外资收购行为的权利。
       她进一步指出,欧盟建立之初,一体化更多是在贸易领域进行强调,投资政策方面则是秉承具体项目成员国自己决定的原则。欧盟层面之所以一直在公开场合强调欧盟市场贸易、投资的开放,是因为其在世界贸易组织作出过承诺并将此看作是自身对外经济形象的旗帜。因此,无论近年欧盟收购市场如何火爆,欧盟方面也不愿打破自己多年树立的开放形象。可对欧盟各成员国来说,其所要面临的问题就不仅是维护形象那么简单了,他们还需要考虑国内的就业率和选民的选票情况,外资收购就此成为被攻击的靶子。“大量领军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被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发起收购,哪怕是欧洲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也难免会感受到威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说。
       在此背景下,姚铃认为,卡泰宁口中提到的成员国自行就外资收购“踩下急刹车”的行为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建议有意赴欧收购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当心遭遇欧盟“个案处理”。
       王朔也指出,中企必须对赴欧投资收购提高警惕。但总体而言,在应对欧洲部分国家日渐增长的警惕心理时,中国企业自身所能做的工作并不多,更多还需要中欧两国高层来做工作。比如中欧高层可就此问题进行协商,再比如加快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使中欧投资有章可循,以及大力开拓中欧第三方合作,为双方资本寻求新出口等。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