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之际,两国关系终于迎来“小阳春”。4月,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时隔8年首度重启;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随着中日政治关系的回暖,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在加快回暖。
6月20日,中国日本商会在北京发布《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8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援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17年底的问卷调查结果指出,未来1-2年,准备扩大业务和维持现状的在华日企分别占比48.3%和44.3%,而仅有7.4%的日企想要缩小规模或从中国撤出。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15年是日企对中国市场信心最低的一年,当年有意扩大在华业务的日企占比不足四成,但2016年就小幅回升至40.1%,2017年则大幅恢复至48.3%。
对于这一变化,JETRO北亚地区中心总代表及北京事务所所长堂之上武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部分增长主要来自内销型企业,而不是早期的出口型企业。问卷调查显示,销售(59.6%)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41.7%)是日企准备在华扩大的主要业务类型。
“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背景下,日企对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期待,希望扩大在华业务规模。”堂之上表示,“中国政府已经表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并做出了相关的政策部署,包括要继续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如果这些方针可以顺利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日企在华投资意向。”
在华日企的业务发展意向与日本对华投资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7年,日本对华投资32.7亿美元,同比增长5.1%,扭转了连续4年的下降趋势。更值得一提的是,日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JETRO的“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实况调查”显示,预计2017年可以在华盈利的日企超过七成,同比增长了5.9个百分点。
“尽管人力成本上涨等投资环境的变化和对华投资风险依然存在,但是日资企业始终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大市场,以内销型的企业和行业为中心,加强开拓中国市场的趋势预计将继续扩大。”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平井康光说道。
日本继续位居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外资企业具有无法估量的重要性。其中,日本企业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平井说。
在贸易方面,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日双边贸易额重返3000亿美元规模,达到30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今年一季度,中日双边贸易额75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在投资方面,日本对华投资止跌回升,截至2017年底,累计投资额达到1081亿美元,继续位居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尽管2017年日本对华投资还没有回到2012年73亿美元的峰值,但堂之上认为,反弹的势头将继续下去。他透露,日本在华企业已超过3万家,不少都有再投资的计划。
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调查报告》,中国在2017年被评为未来三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得票率达到45.7%,这是中国在2012年之后首次重返夺冠。主要原因是,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成长性(68.5%)和现有的规模61.4%)。
平井指出,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升温,双方的经济合作也将更加密切。希望中方能够继续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好的商务环境。
在李克强访日期间,双方签署了一份有关社会保障的协定。“这份协议将有助于减轻日企的税收负担,希望协议能够尽早生效。”平井说道。根据协议,日本将免除中国在日本投资企业的派遣员工、船员、空乘人员、外交领事机构人员和公务员缴纳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义务,中国将免除日本上述人员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义务。
设立“一带一路联络协议会”
今年的白皮书专门谈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日本企业的关系。平井指出,日企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希望两国企业可以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这不仅能让两国企业实现双赢,还能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繁荣做出贡献。
随着中日关系逐步回暖,日本政府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也逐渐升温。在李克强访日期间,两国经济部门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为双方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供了制度政策保障和合作平台。此外,日本政府6月公布的基建领域基本方针《基建系统出口战略》修订版中还首次出现了推进日中合作的内容。
物流是今年白皮书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白皮书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与沿线国家的交易有望增加,因此,希望进一步完善与通关、物流、运输等相关的人力、物力、制度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物流的连通性。
为了帮助日企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关信息,平井透露,中国日本商会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联络协议会”,并聘请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涉及“一带一路”相关业务的日企代表担任讲师,介绍倡议的进展和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
白皮书还汇集了日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多项建议,包括;完善相关制度和基础设施,提高铁路运输的准点率,以便充分利用这种可预见性较高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目前以4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为主,不易于使用冷藏集装箱,因此希望在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以便企业能够用合理的价格单独运输冷藏集装箱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