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澳大利亚牛肉、智利樱桃、德国牛奶……这些国外优质农产品成为中国超市货架上的“常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国外优质农产品耳熟能详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对国外农产品需求的大增。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口突破1200亿美元,2018年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进口大国。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配置农产品资源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农产品进口将在推动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中国在成为农产品进口大国的同时,也需提高农产品进口质量,即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和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农产品进口。
引进优质农产品
    乳制品、蜂蜜、葡萄酒……中国将继续扩大进口中东欧国家的这些优质农产品,满足中国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在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领导人会晤中所强调的。
    随后,海关总署发布消息,中国海关将主动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加快中东欧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检疫准入,以扩大中东欧优质农产品进口,满足国内对优质食品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中东欧国家的优质农产品享誉世界,从中东欧国家进口正是中国扩大优质农产品进口的一个体现。
    同时,扩大农产品进口也符合中国扩大进口的战略需求。
    日前,由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发布的《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配合国内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总体布局,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和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农资、农机等产品进口;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议定书,推动重要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农产品领域面临着双重矛盾:一是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在变化,对农产品的要求整体在升级,现在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还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新需求;二是中国农产品生产地少人多的矛盾仍然没有改变。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与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国外如中东欧地区,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优越,而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有着大量的优质农产品。进口这些产品既能够满足中国市场的新消费需求,也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配置农业资源。
    保障农业安全
    “扩大农产品进口是大势所趋,也是有必要的。”李国祥认为,面对农产品消费需求升级和国内有限的农业资源,进口既可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也可以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同时让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生产主粮,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业安全,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达1246.8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2.7%。今年第一季度,农产品进口进一步扩大,进口额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进口大国。近10年来,中国农产品的年均进口复合增长率达8.8%。目前,中国农产品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巴西、东盟、欧盟和澳大利亚等179个国家和地区。
    实际上,在中国的诸多进口来源地中,美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位于前两位,其中大豆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来自美国的农产品同样被殃及,这也导致中国农产品进口的格局有所变化。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摩擦继续升级,中国将会从其他国家进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同时也会防止美国农产品绕道其他国家进入中国,毕竟这会削弱中国反制措施实施的力度。这一改变让中国意识到,中国农产品一定要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握“主粮在我”等原则,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多元化配置资源。
    实际上,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目前已占到全球农产品贸易额的10%。北大荒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双青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中国在农产品进口中要着力提升议价权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提升进口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