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2025年提升到70%以上


   七大高耗能行业分别是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均属于传统产业,其中地炼、电解铝等产业,山东的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例如,国内的轮胎企业总数500多家,山东就有300家左右。再比如,全国70%的地炼产能在山东、山东电解铝运行产能占全国3成左右。
   针对钢铁行业,山东提出将目前分散在12个市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产能,逐步向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到2022年,济南、淄博、聊城、滨州等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退出70%以上,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
地炼方面,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
   电解铝产业中,最大成本来自于电费,其也是耗电大户,目前,全国电解铝吨铝电耗约为13500千瓦时。山东省提出,到2022年,电解铝吨铝电耗下降至12800千瓦时左右。到2025年,下降至12500千瓦时左右。
针对轮胎行业,山东提出了在整体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轮胎产业集中度、子午化率、品牌价值、质效水平明显提升。其中,斜交胎产量由目前的3500万条降至2000万条。

产品瞄准高端市场 打造国际巨头企业


   除了严控产能外,山东也提出了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让以往的高耗能行业走出高端化发展的路子。
山东提出,要明显提升高端钢铁产品供给水平,重点是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能源装备等领域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25年,省内产能排在前两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将达到70%以上,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实现从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跨越。
   高端化工是我省十强产业之一。根据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企业园区化等要求,山东提出进一步提高地炼行业区域集中度,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产业链,实现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的转变。
铝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根据通知,山东省要实现航空航天、高铁、汽车、消费电子、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中高端铝型材产品供给水平的明显提升。铝板带箔、工业铝型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左右,发展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铝产业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轮胎行业中,山东也要加快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性能方向迈进。为中端以上乘用车、高端工程机械和航空的配套能力明显提升,低断面、超低断面、高速度级别的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成为主打产品,宽断面、无内胎、长寿命的载重子午线轮胎成为新的增长点,航空用高端轮胎开发应用实现突破,轮胎工业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力争到2025年,培育8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其中过200亿元的2家以上,1-2家企业进入全球轮胎行业前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