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批有趣的先进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从便利店买一瓶牛奶,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这头奶牛的长相,视频看看它正在做什么,可以查询从工厂到便利店的运输流程和冷链温度,甚至可以查到这包牛奶在便利店上架几个小时,这些看起来并不太容易实现的场景,都正在成为现实。
第一财经记者从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光明鲜到公司获悉,在进博会期间发布了首款BrightCode商品信心指数平台产品,借助全球领先的公链平台——唯链(VeChain)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设备,应用于商品全流程展示、安全溯源和用户评价等领域,来破解当前企业面临的建立消费者信任成本过高的难题。而这也被认为是全球第一个区块链应用的落地生态。
记者了解到,BrightCode是一个开放式的商品信心指数平台,是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导入商品的源头、生产、物流信息以及用户反馈等,参考商品的行业质量标准等,综合计算出一个参考数值,来衡量商品的各个维度。与此同时,借助充足的信息,也可以对产品的产业链上下游情况进行充分的展示。
“BrightCode最希望解决的痛点,就是破解目前消费者与企业建立信任成本过高的问题。”光明鲜到CEO许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行业中很多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安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很难被消费者所知晓;而有些企业在投机取巧却很难被发现;部分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筹建可溯源体系,但自建的体系缺少足够的公信度而不能完全取信于消费者。
据DNVGL管理服务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康文煜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贸易过程中,建立信任成本极高,要占到工业品成本的34%,农业品则更高,要占到48%。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由于其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记账等众多特性,不少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和溯源方面。比如IBM的诚信食品计划,永辉和家乐福等超市的生鲜溯源系统。
许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些年生产企业在区块链溯源方面的应用存在误区,企业提供的数据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否真实很难验证。BrightCode数据采集并非由企业提供,而是借助第三方认证的物联网设备来实现采集,尽量避免人工干预,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这些数据不被篡改,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如DNVGL和中国人保,来验证、保障数据的真实。
目前BrightCode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牛奶和葡萄酒两个领域。在现场试验的环节中,记者通过扫码发现,BrightCode提供的信息量更大而且有更多细节,几乎覆盖了产品生产到流通的全部环节,甚至到冷链运输的每一个环节温度都有详细显示。
“产品是否在运输过程中脱冷,你都可以一目了然”。现场展示人员表示。
据介绍,BrightCode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参考指数或者溯源系统,而是一套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方面通过物联网设备+区块链技术+第三方监控,对商品全流程的数据监控,完成去伪存真,把可信任、优质的商品展示给消费者;另一方面,通过其中的用户反馈和大数据分析,也希望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真实反馈和需求,从而对企业决策形成帮助。
而下一步光明鲜到准备继续推动BrightCode向食品、汽车零部件、医疗行业等领域拓展。
BrightCode未来的商业应用空间非常广泛。目前,很多行业的产业链很长,信息很难透明,建立信任的难度很大。比如燕窝等滋补品,市场一向良莠不齐,对于缺少辨别能力的消费者而言,往往更依赖于品牌作为购买依据,但很多时候品牌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任问题。
在之前发币热潮之后,区块链逐渐告别概念走向实际应用落地,而外界也普遍对此看好。
2018年6月,全球第二大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一份市场研究报告《零售市场中的区块链——按供应商、应用程序、组织规模和地区——全球预测-2023年》,其中数据显示,零售业预计到2023年将成为区块链新技术的最大市场,价值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6.4%。
许哲表示,BrightCode目前尚处在初步应用阶段。公司预测,未来这一平台在市场空间将超过百亿。不仅仅在零售,这一模式很有可能会改变传统商业的形态,比如在传统大宗贸易方面,信任难成本高也同样是行业痛点,在这一领域同样也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