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财富(CIO)预计,根据过去流行病证据、权威科学家估计和政府反应速度,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集中在一季度,二季度情况将明显改善。鉴于2003年非典疫情带来的冲击,及时预估新冠疫情对我省外经贸带来的影响,对提前布局“后疫情”时期具有重大意义。
一、非典疫情的冲击回顾
按照疫情对人员、货物、资本递次影响顺序,2003年,非典对利用外资冲击较大,但出口实现增长。
(一)出口合同履约问题对全年影响有限。因非典疫情产生的资金紧张、供应链不稳定等对企业订单产生影响。出现了动物源产品、生鲜食品出口订单取消。2003年,全省出口7、8月份明显回落,之后进入恢复性反弹,全年出口未受较大冲击。
(二)部分国家设置“SARS贸易壁垒”。某些国家对中国设置SARS贸易壁垒,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遭遇阻滞。食品、土畜产品出口损失严重,近90%的企业受限。2003年国外针对我国新增贸易壁垒280余项。部分国家加强动植物卫生检疫(SPS)、技术壁垒(TBT)等,对我国出口商品严格检验检疫。
(三)出口优势产品影响可控。2003年,全省出口增长25.8%。提前预判各类非关税壁垒,引导企业快速对接进口国标准,部分国家陆续解除“封关”。关键是开拓了东欧、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当年全省农产品出口的60%来自于结构性增长。
(四)利用外商投资一枝独秀。2003年,上半年利用外资排名前十的省市有800多个外商团组取消或推迟,影响的项目超过500个,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我省利用外资增长73.2%,高于全国47.5个百分点。主要是韩国投资增势强劲,增长近1倍。
二、新冠疫情的影响分析
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高达14万亿美元,是2003年的10倍。全球化程度加深,预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大。
(一)新增订单难度陡增,预估一季度全省出口下降约3%。2003年第二季度非典冲击效应占进出口比重为1.97%,依据突发事件对进出口冲击效应模型,新冠更为复杂,预估我省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3%。根据出口额与地区经济关系回归分析,出口每降低1%,将导致全省经济增长减少160余亿元。
(二)出口订单履约困难,“新冠贸易壁垒”不可避免。截至2月上旬,16市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不到50%,部分市不到30%。企业面临用工难、备料难和物流难等问题,将造成供应链断环、产业链断裂、企业运行不畅。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等出口优势产品将首当其冲,受到较大影响。
(三)服务贸易冲击较大,影响大于非典期间。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高达53.9%,消费的贡献率为57.8%,高出2003年22.4个百分点。目前,有90余国对我国人员入境制定相关措施,多家航空公司调整航班,多国升级旅游警告,旅游、餐饮、运输等服务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四)招商引资活动延期或取消,利用外资短期内明显下降。招商引资出现出访取消、来访取消、活动取消等现象。依据FDI与山东经济增长计量模型结论,参照2019年山东第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间接影响全省经济增长减少8.24亿元。
三、对策和建议
要利用政策的支撑作用突破困境,新冠疫情将会强固政企关系,补齐服务业发展弱项和加速产业链的更新。
(一)增供给强化企业资本保障。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挑战极限降低成本,订单不能履约、客户可能流失、员工工资照发……面临资金紧缺和各种困难,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资本供给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具有输血企业的能力,企业跟地方政府的黏性和互动会越来越高。否则,企业可能就会被其它有造血能力的地方吸引走。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因素之一。
(二)扩增量补齐服务业发展弱项。此次疫情放大了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和医养健康等领域的短板。日韩两国都在积极推动医疗机构的海外发展,把握机遇山东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建设医疗基地为核心,突破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等高端医疗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以点带面,以点带链,实现全产业链互动发展,力争形成大健康产业集群,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三)强合作建立新型“政企关系”。政企关系不仅是探讨如何应对疫情,更重要的是疫情过后,如何相互支撑、合作共赢。地方政府要与企业形成“事业合伙人”关系。企业帮助地方发展创新产业、加速产业链完善与产业生态构建,政府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土地支持等。企业成为政府的外部招商局,政府变成资源输入的助推器。
(四)稳市场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撑作用。要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共同稳外贸、稳外资,把疫情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省商务厅出台《积极应对疫情做好外经贸工作16条》,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全力支持企业尽早复工复产、主动扩大防疫物质进口、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贸易救济处置服务、支持外资项目加快落地。积极有效应对冲击,坚定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