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光荣的红色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审时度势,派党政军进驻沂蒙山区,开辟沂蒙抗日根据地。自1938年5月起,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八路军一一五师、八路军第一纵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先后进驻沂蒙,开创了以沂蒙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党的带领下,沂蒙人民同仇敌忾,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八百里沂蒙大地。
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将士血洒疆场,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沂蒙红嫂。
红嫂原型明德英
沂蒙母亲王换于
沂蒙大姐李桂芳
拥军妈妈胡玉萍
这样的红嫂还有很多很多,数也数不清,可以说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无私奉献之歌。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在采访中表示,沂蒙精神体现在党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来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广大中国共产党人舍身为民的赤胆忠心,使沂蒙精神的形成有了力量之源和精神之魂。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昔日的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