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一些现状,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挖掘进出口潜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稳市场主体保订单三个方面提出十五条政策措施。 

   2021年,我国外贸登上了一个“高坡”。根据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去年年底介绍,预计2021年全年我国外贸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增量预计达到1.3万亿美元,是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点赞。但仍要看到,今年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很可能要过一个“大坎儿”:正如《意见》所指出,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贸运行基础并不牢固。 

  外贸一头连接着国内市场,另一头连接着国际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十五条举措,有的放矢,为促进外贸稳健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比如,《意见》提出,鼓励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引导各地方、进出口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 

   这是针对运输成本高涨采取的对策。在其背后,疫情前一个集装箱大柜从中国出口到欧美,海运费全年维持在2000美元左右,去年下半年最高涨至3万美元。于是,有人发出“灵魂拷问”:面对“疯狂的箱子”,一箱货值能否抵得上运费?那么,如果外贸企业能够绕过中间的诸多中介环节,自主与航运企业对接,就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运费。 

   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举措,关键是要落实到位。《意见》对此予以明确:加强组织实施。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021年,中国稳健的经济基本盘,牢牢支撑起外贸的平稳运行,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我国外贸发展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方面,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于1月1日正式生效,有利于扩大我国优势产品出口,对外贸发展是一大利好;挑战方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外贸领域同样十分突出。如何将挑战化为动力、变为机遇,让外贸稳健前行,仍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