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发展与冲突的突出矛盾,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发挥RCEP作用,不仅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将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为此,要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坚定推进RCEP进程,合力建设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RCEP将有效释放区域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动力来源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化和配置的优化。规模优势与活力优势的叠加有利于释放RCEP巨大的增长潜力。因此要坚定推进RCEP进程。未来几年,只要各成员国齐心合力推进RCEP进程,就会形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就会将巨大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现实经济竞争力,就会进一步提升东盟在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中的重要地位。这就需要各成员国尽早落实协定规定的市场开放承诺和规则,尽快启动RCEP相关后续条款磋商。比如,与RCEP成员国开展原产地规则第四条第二款审议,实现“原产地累积”向“完全累积”的过渡;整合现有五张关税承诺表,实现由“国别关税减让”向“统一关税减让”的过渡。
作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自由贸易区,RCEP既有利于发挥传统发达国家优势,又有利于优化包括欠发达国家在内的资源配置,由此释放成员国的经济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特别是依托开放包容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中国与东盟两个最具活力与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将进一步融合,并由此激发RCEP统一大市场的活力。
中国与东盟经贸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仍是一个大趋势。中国与东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持续深化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贸合作,双方在对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均明显提升,互补性进一步增强。中国正在推进的结构转型将为东盟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市场开放是最务实的行动。中国的结构转型和市场开放将为全球提供巨大的新增市场。未来10年左右,中国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有20至3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服务型消费将有15至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升级空间。这意味着,中国的结构转型与开放政策效应释放,将为以外部市场为主的东盟经济增长带来重要动力,并成为RCEP框架下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基础条件。
在中国与东盟加强经贸合作的过程中,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海南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既具有面向东盟最前沿与地处RCEP中心以及背靠超大规模中国内地市场等优势,也具有最高水平开放政策与制度优势。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就是要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自由经济区、公共卫生与健康合作示范区、蓝色伙伴关系核心区以及全面人文交流特区。目前,海南正在推动国内企业以海南为基地投资东盟市场的“总部基地”建设。
开放是推动RCEP最重要的动力,现在是,今后也是。
以市场开放寻求互利共赢是RCEP重要推动力。RCEP秉持了东盟“开放的区域主义”原则,在开放与非排他中实现互利共赢、共享发展。例如,RCEP在促进区域内整体开放水平提升的同时,充分考虑成员国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经济需求,设立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并给予东盟最不发达国家过渡期安排,使得发展水平低、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从开放中获益更多。未来,无论是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还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其他区域合作框架,开放性都将是其最大优势与动力。
在高水平开放中优化RCEP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目前,RCEP覆盖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经济体,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从区域发展的趋势看,释放RCEP增长潜力,增强RCEP区域经济竞争力,仍然需要在高水平开放中优化“三链”。例如,发挥东盟协调作用,推进地区内农业与制造业的全面开放,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构建东亚产业链、供应链闭环。根据各国实际发展情况与比较优势,协同推进RCEP区域内服务贸易开放,推动实现日韩的研发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中国制造、东盟组装等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内加工制造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整体提升东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同时,在区域内规则对接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扩大区域内投资的重要基础。
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将形成RCEP重要推动力。目前,中国加快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为突出特点的制度型开放进程。随着中国结构转型与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的提升,预计疫后中国自其他RCEP成员国的服务进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旅行、医疗健康、知识产权、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仍将成为进口的重点。同时,与东盟合作,积极布局以农业、数字经济、旅游、医疗健康等为主题的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大沿边开放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力度,打造多个合作示范区与自由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