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三样”领跑看外贸韧性和动能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675 发布于: 2023-08-11

   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我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尤其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领跑出口,我国外贸彰显较强发展韧性。 

   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7月18日,苏州港太仓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由中远海运集团打造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专班(苏州港)首航,装载着2797台新能源汽车的巨型货轮扬帆远行前往南美。江苏口岸迎来汽车“出海热”,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口岸出口汽车31.1万辆,同比增加230.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1万辆,同比增加417.6%。 

   江苏的汽车出口热并非个例。日前,在青岛海关所属日照海关关员现场监管下,20辆新能源巴士车有序吊装到“艾利斯”轮船舶甲板,随后搭乘货轮自山东港日照港出发,驶往南美洲墨西哥港口。“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深入,通过日照港出口的新能源车辆渐成规模。”山东港口日照港股份三公司市场营销中心主任张伟介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企业共出口整车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从服装、家电、家具等为代表的“老三样”到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指出,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充分体现出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的制造水平和电动化转型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企业敢于创新,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在汽车业“换道超车”的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智能化”正在成为中国车的标志,高水平自动化也被国际同行普遍看好。 

   行业热度之外,口岸服务也是原因之一。通过开辟出口汽车“绿色通道”,设立汽车业务专窗;加强对相关国家技术、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业务专家上门宣讲相关贸易政策;推广“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便利措施,海关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助力中国汽车加速“出海”。 

   贸易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海外市场需求旺盛,锂电池成为出口“爆款产品”。日前,江苏南通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投产的锂电池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在南京海关所属南通海关监管下,企业3批总货值超258万美元的锂电池产品完成通关手续出口海外。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通沃太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涉足“光伏+储能系统”的民营企业之一。“我们企业在欧盟等市场深耕多年,得益于自主创新研发和政策支持,锂电池产品的海外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不断提升,今年企业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0%以上。”企业生产总监陈雨林介绍,随着市场预期的持续向好,企业建设了新的生产车间以扩大产能。新厂区全部投产后预计产能能够达到之前的6-7倍。 

   在外贸领域,像南通沃太这样的“小巨人”正在拔节成长,带动外贸活力不断走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扩容,同比增加8.3%,外贸经营主体活跃度明显增强。民营企业也是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6.8个百分点,规模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2.7%,拉动整体增长4.4个百分点。 

   据吕大良介绍,我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从贸易方式看,上半年,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稳步增强。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开放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进出口分别增长2.8%、4.5%,分别高出整体增速0.7个和2.4个百分点,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21%,区域发展更趋平衡。 

   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34.3%。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汽车零配件、锂电池、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等中间产品分别增长了39.3%、34.3%和28.9%。同期,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国际市场更加多元。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开放平台作用发挥明显。 

   进出口促稳提质有底气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日前,中国贸促会对31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深入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对2023年三季度发展表示“信心稳定不变”及“较有信心”的外贸企业占75.1%。57.2%的外贸企业选择了“海外客户一直稳定”,55.5%的外贸企业选择“国家稳外贸政策效果好,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大”。此外,还存在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发展迅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显现等利好因素。我国企业参与和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性持续高涨,信心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更多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发挥效力,外贸企业队伍必将更加壮大,活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孙晓表示,中国贸促会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形成政策合力,认真落实稳外贸的各项政策措施,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疲弱等挑战,全力推动我国外贸促稳提质。 

   吕大良指出,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综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然具有坚实的支撑。2023年全年我们有信心继续巩固市场份额,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稳住外贸经营主体是基础。针对外贸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海关总署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16条,帮助企业降成本、稳订单、拓市场。全国海关围绕落实16条,因地制宜出台细化配套举措,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从企业受惠看,随着相关措施陆续落地见效,政策红利逐步向企业释放。

在线客服